小学生减负十条或催生校外补习商机 ,小学生识字的方法
- 时间:
- 浏览:276次
- 来源:好课优选
导读: 吴江 昨天,教育部公开《小学生减负十条》,并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各地要在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招生不依据任何证书和考级证明......
吴江
昨天,教育部公开《小学生减负十条》,并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各地要在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招生不依据任何证书和考级证明。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不得拔高教学要求,不得加快教学进度。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华商晨报》8月25日)
秋季开学在即,教育部的“减负十条”无疑堪称一份沉甸甸的开学大礼,相信,听到“不留书面作业”、“取消百分制”的减负,中小学生们不知道会否心花怒放,“开学恐惧症”没准也有望因此而有所缓和或减轻。
然而,对于五花八门的“教育减负”,其实并不陌生,甚至早已司空见惯。既然此前那么多的“减负令”,最终都未能真正落到实处,那么,此番“减负十条”究竟有何过人之处,也就并不乐观。事实上,尽管相比过往的减负令,“减负十条”的确来得更加具体,无论是对于教学上的“零起点”要求,以及对于拔苗助长式教育的遏制,甚至事无巨细到“小学生不留书面作业”。至少从可执行性来看,“减负十条”要来得更加务实可行。
不过,即便如此,“减负十条”是不是真的能立竿见影,小学生们又是不是真的有望和书面作业说再见,也的确还不能过早。某种程度上,为中小学生减负,固然理所应当,但减负其实同样不能“因噎废食”。具体到书面作业上,小学生的作业固然不宜过多,但因此而“不留书面作业”,却未必就符合教育常识。即便是对于三年级以前的小学生,读书识字的过程中,又何尝不需要“烂笔头”呢?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留书面作业”的减负,恐怕或多或少有另一个极端之嫌。
而撇开“小学生不留书面作业”这条减负措施本身的合不论,这一现实中究竟会被怎样执行,也同样令人犯嘀咕。尽管“取消百分制”,在中小学淡化分数教育,也有望减轻作业压力。但问题在于,中小学之后的各级升学,却仍然是分数说了算。这样一来,学生其实仍然要被分数牵着鼻子走,即便是学校减负了,升学竞争压力所传导下来的负担,却丝毫没变。即便学校的不留作业了,会否只是为各种校外补习班创造了商机,也就绝非杞人忧天。
事实上,相比不留作业与淡化分数,顶多只能算治标,减负十条中的第一条“阳光入学”,即“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招生不依据任何证书和考级证明”,多少算是真正在治本。不难设想,当教育资源本身均衡发展,优质教育资源无需削尖脑袋去争抢,而完全可以通过就近入学便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基础教育领域过重的负担,才有望从源头得以。只不过,作为前提的教育均衡发展,尤其是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恐怕更应先行才是,否则的话,当优质教育资源总是过度集中,为了拼抢有限的优质资源,除了“拼爹”之外,恐怕只能将压力传递给教育领域以及中小学生。
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希望越多,失望越大,但对于教育改良的期望,仍然让人们对“减负十条”有所期待。只不过,“减负十条”的兑现,仍需教育主管部门扪心自问的是,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这一“减负”前提究竟何时能兑现,又是否可以给个时间表。(四川新闻网太阳鸟时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