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五中校长:AI给教育带来巨变
- 时间:
- 浏览:0次
- 来源:好课优选
北京十五中始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丰富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经验,曾获得过“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的殊荣。在课程上,初高中都开设了丰富的人工智能课程。初高中有丰富的人工智能类社团,高中则围绕人工智能领域开设了“科·创”课程群。
在筑真人文“科·创”课程群中开设的智能控制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发明创造、开拓创新,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参与。学生的作品更是体现了学生对日常生活的思考。
“智能调料盒源自一位同学对家长经常在做饭时放错调料的困惑,他想到有这个问题的不仅仅是自己家,于是有了要为在家里辛苦做饭的人提供帮助的想法;智能三角警示牌则源于学生对二次事故的反思,希望有一个具有发光功能、可以自己移动的三脚架,避免车祸或汽车故障时驾驶员放三脚架引发二次事故。”谭小青说。
在学校科教室展出的一系列成果,不仅让我们惊讶于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开设后学生所提出的有意义的创意与研发能力,更惊讶于这些学生在有一定技术与创新能力后,能够推己及人,意识到自己对社会负有责任。
“希望学校的人工智能课程不仅仅能培养学生科学的理性,更能培养善良的人性,让学生们发现自己的独特性、智慧、创造力是无法被任何机器所替代的,意识到人类的核心价值永远不会因为技术的变革而被剥夺。”谭小青说。
此外,学校师生还进行了许多人工智能类的科研项目,比如 “陶然智联-人工智能社区平台研究”,学生通过该项目向社区的中老年人提供人工智能的体验,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共享。
谭小青对此给予积极评价,“‘陶然智联-人工智能社区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社区居民基本科技常识与人工智能科学素养,为解决科普‘最后一公里’问题贡献学校的一份力量。”
分享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