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砖《虫虫特工队》智能可编程积木stem拼装益智玩具机器人
- 时间:
- 浏览:234次
- 来源:好课优选
这款《虫虫特工队》可以说是难得的性价比高,贯彻STEM教育,符合CSTA计算机科学教育标准,教会孩子Scratch图形化编程,还融入了仿生机器人学的编程玩具。
这款玩具内置自主研发的中央控制机,只要配合它的专属App,孩子就能通过控制和编程来实现各种动作,比如:
通过编程来控制行走时间、速度、线路等
让虫虫来运水果
而且不仅支持编程模块,这款玩具还支持“重力感应”
触摸操控
甚至还支持“声控”等模式
造型更是百变,让孩子用积木搭出不同的虫虫。
这款编程玩具强在哪里?
用有趣的玩具,
给孩子进行编程启蒙,激发孩子的编程天赋
虫虫特攻队基于图形化积木式编程理念,参照美国CSTA(全称 Computer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即计算机科学教师协会)计算机科学教育体系,循序渐进地对小朋友进行编程思维模式的启蒙。所以用它来给孩子编程启蒙再合适不过。
编程APP+国内首创小程序编程
让孩子随时随地开启编程启蒙
大家注意喽,咱的这款编程玩具不需要用电脑!用手机App或者微信小程序就可以了。
但一定要记住!!!大家开始玩的时候,要先开启手机蓝牙,然后通过app或者小程序来链接编程积木的蓝牙,才能控制编程积木哦。
ps:咱的这款编程积木还可以实现无线传感器连接,家里有无线传感器的亲,不放试试这个通道~
另外,非常值得一说的是,这款微信小程序还是国内首个编程玩具小程序哦。这是厂家考虑到很多家长都不喜欢下载App,就用无需下载的小程序来代替了,非常人性化。所以不想下载App的家长直接用小程序就能操控玩具了,小程序涵盖了对“虫虫特攻队”编程控制的基本功能,如果家长只需要简单的控制虫虫或者简单编程,小程序已经可以满足。
小程序的功能主要包括两大功能:
1.控制功能。也就是通过手动,或者重力模式,来控制虫虫的速度和线路。
2.编程模式。编程模式包括自由编程和闯关编程。
自由编程是让孩子自己通过编织程序拼装出一个逻辑行为,从而控制虫虫。
闯关模式则提供给小朋友一个小游戏——迷宫挑战任务,来训练孩子的编程思维。这个模式不需要用到编程积木,所以孩子在等车,或者积木不在身边的时候,可以玩这个模式。
App上的功能要比小程序更多更全,但目前App只适合安卓系统(进下载商店,搜索“小小编程师”即可下载),苹果系统的需要晚点才能出来,所以大家注意了哦。
app上囊括了运动模式、编程模式,语音控制以及路径模式这几个板块。运动模式和小程序玩法差不多,大家拿到手后可以自行摸索。
编程模式玩法和小程序也类似,但更复杂了,这个模块可以通过编辑运动、声光、运算等子模板的属性,然后按照不同的顺序来下指令。
语音控制则是让孩子通过说“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停止”等语音来实现控制。
路径模式可以让孩子通过预先画好的线路图,让虫虫按照规定的线路来运动。
玩法很丰富,app和小程序也在不断升级,后续玩法会更多,大家拿到手后,自己摸索吧~
五大Q萌造型,模拟仿生机器人
让孩子学到更多科学、技术、工程知识
这款玩具是由积木构成的,所以造型当然就百变啦~
幼蛙:是蝌蚪发育成青蛙的中间蜕变状态。幼蛙可以在水里生存,也能在陆地上生存。它走路特点是会蹲着走,主要依靠尾部两条腿用力蹬地来支撑它行走时身体的平衡力。
蝼蛄:是一种中药材,触角短于体长,前足宽阔粗壮,适于挖掘,属开掘式足前足胫节末端形同掌状。
蜘蛛蟹:体积庞大,身体厚实,8条大长腿。走起路来步伐又快又稳,霸气十足。走路过程左右两边脚一组支撑,一组向前运动
独角仙:又称兜虫,体形大而威武。走路过程始终保持一边一条腿和另一边的两条腿同时着地,形成三点支撑,保持身体稳定平衡。
狼蛛:属蜘蛛目的一科,它左右两边各4条腿,触角短,前足和后足发达,爬行速度敏捷。
通过对仿生积木机器人从简单到复杂的搭建,也能帮助孩子思考,学习到非常多的物理工程小知识。
比如齿轮小知识,观察齿轮传动是什么原理
比如摩擦力小知识,这些虫虫行走的速度,是否与他们的脚与地面的摩擦有关。
这些科学知识还有很多很多等着孩子们去探索。
此外,除了5只虫子的造型,虫虫特工队还支持可编程的“节拍器”、“画笔”等功能。这些功能也很有趣,你可以教孩子在用编程控制机器人时打出“I will Rock you”的拍子
用画笔画出心电图,
只要你想,就能摸索出更多功能,编程就是如此神奇。
配置积木教材,
手把手教孩子玩转编程积木,
还设置了10个任务关卡,
用实例帮助孩子理解编程
这个玩具还附赠了一本满满80页的教材,手把手教孩子如何组装积木,玩转app和小程序,以及常见问题解答等。
更棒的是,书里还按照CSTA的计算机教学体系,设计了10个用八足虫虫机器人完成任务的课程,教我们的孩子,从简单的“顺序”指令,到复杂的“循环”“条件指令”,用实际的机器人案例来感知编程。
猜你喜欢